close

引用~精油常識





精油的使用注意事項

化學成份的不同因具有毒性別大意


1. 萜烯類   90%為柑橘類 木質類萃取  為檸檬萜烯類具有抗菌 清潔 消毒 止痛 去瘀 放鬆 具微陽提振 防腐效果  所以味道有點酸甜香具有檸檬香氣  屬性溫和 不具毒性。


            此類常用精油如下


葡萄柚    檸檬 萊姆 歐洲赤松 杜松 絲柏 歐白芷根 乳香


岩玫瑰  黑胡椒等


倍半萜烯類(沉穩特質) 德國洋甘菊 沒藥 依蘭 薑等    


 


2.醇類      常見有單 雙萜烯醇  具有殺菌 抗感染 病毒 提振免疫 消炎 味道為沉穩為中階最好精油


             大馬士革玫瑰 薰衣草  快樂鼠尾草 檸檬 花梨木 玫瑰草 橙花 茶樹 馬鬱蘭 薄荷 天竺葵 甜蘿勒 廣霍香 百里香        


 


3.醛類      常見含有檸檬醛 香茅醛 花醛通常具有檸檬味都屬於此類精油 具也防腐抗菌功效


             檸檬尤加利 檸檬香茅  山雞椒 檸檬馬鞭草 香蜂草 小茴香等


 


4. 酯類     大多數高階精油的來源 特性 抗痙攣 促進細胞再生 殺菌 提振免疫及鎮靜中樞神經問題 最溫和而不刺激的精油 花香類都有存在 水果香味 聞起來很舒服。


            如純正薰衣草 茉莉 羅馬洋甘菊 快樂鼠尾草 檸檬薄荷 佛手甘 安息香 苦橙葉等


 


5 酮類     具有毒性通常為脂肪酮及芳香酮 據有抗菌 分解粘膜 抗凝血 止痛助消化 促進傷口癒合 小心使用 但量少可帶動療效 [孕婦小心可會導至流產]


             鼠尾草 頭狀薰衣草 牛膝草 永久花(算較溫和不刺激的雙酮類)


 


6. 酚類       對中樞神經具有刺激性 振奮作用抗感染 平衡中神經系統 調節消化系統  對皮膚有刺激性


             丁香酚 紅百里香酚


 


7. 酸類      大部份為弱酸性 如水楊酸 可用來治療皮膚問題‧


 


8. 氧化物    可怯痰 分解黏膜 呼吸道調理 消毒殺菌 止痛


一般樟腦味  如尤加利 茶樹  羅紋沙葉 綠花白千層等


 


9.酚甲醚類      對皮膚有刺激性


調節免疫功能  抗痙攣  平衡中樞神經系統  調節消化系統


               常見精油有 甜羅勒  甜茴香 


             


10. 內酯與香豆素  退燒降溫 分解黏膜組織  助咳


                 有蠶豆症禁止使用


西洋耆草  岩蘭草  佛手柑(香豆素含量高)


 


 


 


精油具有特性多注意


嬰兒  量劑  0.5%~1%  3歲以上方能使用  最溫和以醇類 酚類為主 洋甘菊 薰衣草 柑橘類為安全


孕婦  三個月前避免使用以免造成流產


氣喘  可使用精油 如香蜂草  迷迭香 尤加利  茶樹


寵物   貓狗皮膚病 跳蚤 便秘 腸胃問題 使用精油如 檜木 茶樹  便秘可喝茶樹 洋甘菊 橙花等純露)


內分泌系統  可用茴香 天竺葵 玫瑰 依蘭等做調理


蠶豆症  最好不宜使用


高低血壓 馬鬱蘭 薰衣草可降血壓 胡蘿蔔子可平衡血液 迷迭香可提昇血壓


所以重點


要稀釋  不要隨便內服  不要接觸眼睛 使用前先測試皮膚  具光敏精油避免曬太陽  單一精油不要使用過久  最好配成複方 可互相作用較溫和  量劑不要使用過高


 


一般常用基礎油   葡萄子油 甜杏仁油  葵花仔油 米糠油  荷荷芭油  酪梨油  月見草油  金盞花油


胡蘿蔔油  榛果油  玫瑰果油  聖約翰草油(金絲桃油)  小麥胚芽油 胡桃油(昆士蘭果油  山茶花耔油)


 


精油配方


 牙痛  可用丁香


 薑和黑胡椒精油配一起使用 會破壞腎功能


檸檬香茅(可稱檸檬草)佛手柑 柑橘類 具有光敏性 不要晒太陽 


檜木 葡萄柚 杜松可治肌肉酸痛 消水腫


鼠尾草 可致使墮胎 小心使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ki40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